第661章 台商大联盟-《港娱:功夫之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全盛时期,他有一百多亿台币的资金在运作拍戏。

    风光的时候那是真的风光,但现在被套牢,也是被套得最惨。

    为了解套,他不惜入股永胜,用项家的势力来逼迫香港的制片商就范。

    杨叶扫了一圈,见这些人都是真心求教了,这才说道:“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,就是形成院线联盟。

    现在台湾的院线都是各自为政,各买各的,各放各的,风险自担。

    买对了片子,就自己大口吃肉,然后下放二轮、三轮的放映权给其他院线,让别人喝点汤。

    而香港却早在十年前就建成了院线联盟,电影统一放映,有严格的排片制度。

    碰到好片,大家一起吃肉。碰到烂片,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。

    其实从几年前开始,本人的电影在台湾就是联合上映的,诸位何不把这种模式彻底推广开来呢?”

    杨叶提出这个方法,是因为台湾的院线都是独立经营,每一家都需要大量的片源供应。

    他们除了从香港购买电影,也自己投资拍摄电影,每年还从好莱坞、日本和欧洲购买电影。

    自己的戏院放映完了,就卖给其他戏院做二轮、三轮放映。

    所以台湾的电影放映时间都会特别长,少则两个月,多则半年。

    这样做的弊端是每条院线都需要大量的片源。

    八大片商加起来,扣掉互相购买,重复放映的,一年也要四五百部电影才能够满足需求。

    而成立院线联盟,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各大院线片源不够的问题。

    其实这么简单的方法,大家未必不知道。

    只不过人性都是自私的,本质就是想吃独食,所以即使想到了,也不会说,更不愿意施行。

    当初在香港能够施行,是因为杨记的电影太赚钱了,大家都想分一杯羹。

    所以杨叶一提出来,邵氏和嘉禾就答应了。

    而杨叶的电影能够在台湾施行联合放映,也是因为他逼迫的。

    杨叶的电影摆明了赚钱,谁不答应,那你就别放了,汤都不给你喝一口。

    杨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之后,在坐的片商们都不由深思起来,开始权衡得失。

    杨叶又道:“我实话实说,虽然港片现在各种赶工,粗制滥造,题材扎堆,无脑跟风。

    但这些片子,其实看着还不错,娱乐味十足,依旧是华语片中的佼佼者。

    这主要归功于香港电影人常年的片场历练,反复打磨的手艺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水准的,起码是基本水准吧。

    但是票房却越来越低,问题在哪里呢?拍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今年一年出了八部黄飞鸿,观众还有什么新鲜感啊?

    天天鲍参翅肚地吃,谁都得吃吐。

    所以说,严控制片流程,不要盲目投资,是很有必要的!”

    杨叶的话,等于把锅甩给了台湾片商。

    是你们满目跟风投资的,是你们推高港星的片酬的。

    问题需要你们自己来解决,香港是制片方,不负这个责任。

    但是,却又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一个市场的院线统一放映新上映的电影,是世界潮流,很多地方都已经这么施行了。

    杨叶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来,八大片商们互相眼神交流一番后,中影的徐立功率先说道:“我们中影同意和大家合作,结成院线联盟。”

    中影是各大片商中的龙头,他牵了头,其他人也没什么好犹豫的,都很快点头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后面怎么弄,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。

    不过,杨叶提出这个方案,也有自己的私心。

    要不了多久,台湾会开放好莱坞电影,好莱坞的影城也会纷纷进驻台湾。

    杨叶的东来广场,也想趁机进来分一杯羹。

    1992年,台湾的人均GDP正式突破了一万美元,达到了美国七十年代的水平,成为发达地区。

    这时候,在美国流行的一些商业模式,就可以在台湾启动了。

    有一些开始效仿沃尔玛,在郊区兴建大型商场。

    在郊区兴建大型商场,远远好过于建在市中心。

    因为市中心的经营成本太高了,而随着台湾的汽车保有量上升,还有公路网的规划,距离已经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杨叶以前不在台湾搞东来广场,一方面是市区的黄金地段已经被强势的台湾片商占光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